新闻中心

20

2021

-

12

微量元素铜对奶牛营养的研究

作者:


  铜是奶牛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所必需的元素。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各异,植物种类不同,饲草料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铜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缺乏与过量的问题。而且影响铜吸收率的因素繁多,因此,本文就微量元素铜的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作一阐述。 

  1  铜的功能和作用

  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浆铜蓝蛋白的重要成分,这些酶可以保护细胞免受代谢毒性的影响,维护细胞的完整性;铜能影响铁的吸收及运输,促使无机铁变成有机铁,促进铁贮存于骨髓,加速血红蛋白及卟啉合成,促进幼稚红细胞成熟并释放,对机体造血功能起着积极作用;铜参与骨骼的形成;铜是酪氨酸酶的组成成分,可促进黑色素的形成和色素沉积;铜能将巯基氧化成二硫键,并促进双硫基的交叉结合,从而促进被毛生长;铜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机体能量代谢;铜和血浆铜蓝蛋白对机体的防御功能有重要意义;铜能促进垂体释放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促黄体素(l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影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和茶酚胺的合成,从而影响奶牛繁殖力;铜在维持神经中枢系统方面有重要作用;铜可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或调整肠道微生态并增加血液中促有丝分裂因子,刺激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进而促进生长;铜对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泌乳量效果显著。 

  2  铜的需求量

  内源性铜的损失大约是7ug/kg。初乳中含铜量约为0.6个ppm,而普通乳中含铜量则是0.15ppm。吸收铜的需要量在妊娠前100d是0.5mg/d,妊娠100-225d为1.5mg/d,妊娠225d后未2mg/d。

  3  影响铜吸收的因素

  不同种类、不同阶段的动物其对铜的需求量也不同,因此也容易收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3.1  种群因素

  不同种类的奶牛因为品种不一样,其对铜的需要量和耐受量也存在不同,娟珊牛在肝脏中铜的沉积率比荷斯坦奶牛要高,因此对铜毒性耐受力低。

  3.2  瘤胃的影响

  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瘤胃功能趋于完善,铜的吸收效率下降极快。初生牛犊对饲料铜的吸收率高达70%,生后1个月内铜的吸收率为60%,而到成年后,牛对饲料铜的吸收率仅有5%左右。

  3.3  铜源

  微量元素铜的补充常常以硫酸铜、氧化铜等无机盐形式补充,其中硫酸铜的生物学效价最高,氧化铜则较低,因为氧化锌不易被溶解,而硫酸铜的硫酸根离子易被肠道吸收,可以很好地补充铜。由于无机铜容易受到其他元素的影响,因此人们纷纷开始把目标转向有机铜。Kincaid的研究发现,铜蛋白质螯合物的吸收效率比硫酸铜要高得多。

  3.4  高锌饲料

  锌可诱导附着于肠道壁细胞上的金属硫蛋白增加,并与铜结合,将其束缚在肠道表面。被束缚的铜最终随肠上皮细胞的脱落排入粪便中。bremner等经过研究发现饲粮锌浓度与肝脏中铜的存留量存在负线性相关。给羔羊饲喂40、220和420mg锌/kg饲粮时,肝脏中铜的存留率为4%, 2.8%和1.5%,说明饲粮含锌量大于40mg/kg时,锌每增加100mg/kg,铜的吸收效率就会下降16%。对成年泌乳奶牛添加锌达到 2000mg/kg饲粮时,血浆铜水平下降,但加锌l000mg/kg时血浆铜无变化。说明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锌不会成为影响铜吸收的主要因素。

  3.5  高铁饲粮

  日粮中的铁含量也影响着肝脏铜铜的含量,随着日粮中铁含量的增加,肝脏中铜的贮存量迅速下降,研究发现,高铁和高硫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当二者同时存在时,对铜吸收的抑制程度会更大。

  4  微量元素铜缺乏所表现的症状

  肝脏中正常的铜浓度为200~300mg/kgdm。肝铜浓度小于 2omg/kgdm或血浆中铜浓度小于0.5mg/l时出现铜缺乏。早期典型症状是毛发色素沉着障碍,尤其是眼睛周围,被毛缺乏光泽,粗乱,红毛变为淡锈红色,以至黄色,黑色变为淡灰色;组织细胞氧化机能下降,角蛋白中硫氢基(-sh)难以氧化成二硫基(-s-s),影响毛发生长。引起铁元素吸收和利用障碍,使Fe3+不能变成Fe2+  而难以合成血红蛋白,出现小红细胞性低血色素贫血;赖氨酰基氧化酶活性和单胺氧化酶活性下降,血管内锁链素和异锁链素增多,血管壁弹性下降,引起动脉破裂和骨骼中胶原稳定性下降,引起骨骼变脆和骨质疏松症;免疫功能下降,嗜中性细胞杀死入侵微生物的能力下降导致机体易受感染;发情期抑郁的生殖障碍,发情周期紊乱,受胎率降低,卵巢机能低下,发情延迟或受阻,受胎率低,分娩困难,胎衣不下;造成神经脱髓鞘作用和神经系统损伤,患畜表现出共济失调,后肢麻痹。放牧于缺铜或高钼牧场上的牛只,有的在8~10天内就出现腹泻,粪便先呈水样,后由黄绿色到黑色。奶牛铜缺乏常常是由于饲草中铜含量过低或存在钼或硫酸盐过高而引起的。